普通栽培种出比人头还大的红苕

5月上半月,是“苕国”西充农村栽种苕藤的季节,行走乡间,到处可见栽种苕藤的农人。

  5月上半月,是“苕国”西充农村栽种苕藤的季节,行走乡间,到处可见栽种苕藤的农人。栽种苕藤,一般在雨天或雨后进行,巧的是,今年的5月上半月, 有一半的时间在下雨,有利于苕藤的栽种。“今年苕藤栽种顺利,苕藤只要栽下去了基本上就能成活, 只要成活了就能保证长出红苕。”5月15日下午,西充县农科所所长、推广研究员田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令田波颇感自豪的另一件事是,3月21日,四川省政府公布的2018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中, 西充薯宝宝专业合作社的《优质专用甘薯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推广》项目,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对于1983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西充县农科所从事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达37年的田波来说, 无疑是极大的鼓舞。据田波介绍,《优质专用甘薯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推广》项目,是与省农科院等战略合作伙伴共同研究的结果, 该项目系统筛选出优质专用甘薯新品种16个, 建立甘薯三级脱毒种薯高效快繁体系, 实现甘薯主食工业化产品和品牌创新。2015年至2017年, 全省累计推广面积1926.5万亩,带动农民增产58.1亿公斤,增收104.1亿元,国家级甘薯加工重点龙头企业近三年新增加工产品销售额5.56亿元,促进甘薯加工比例提高到30%以上。大约从16世纪末开始, 西充大面积种植红苕,400余年经久不衰。20世纪50年代, 西充县红苕种植面积达32.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50%以上;20世纪80年代之前,红苕都是西充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红苕在西充有“半年粮”之称,西充也因之而被称为“苕国”,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随后,由于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棉花、辣椒、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 红苕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到2017年,全县红苕种植面积在5万亩左右。鉴于红苕是西充经久不衰的农业传统种植产业, 且红苕精深加工食品市场前景广阔,2018年8月召开的西充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决定建设10万亩有机红苕基地,大力发展红苕“种加销”产业,曾经被视为低端产业的红苕生产迎来了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红苕从单一的饱肚子食品通过精深加工已经变为世界上广泛接受的休闲食品, 红苕产业的潜力很大。”田波说,2018年,他先后两次到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福建连城县考察、招商,连城的薯业产业令他震惊。至2017年,地瓜(红苕)产业已是连城县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民生产业、支柱产业, 产值达32亿元。“现在全国有1000多个网店卖我们的产品, 连城地瓜干已经畅销全国,走向世界。”连城红心食品加工园区福农食品公司董事长罗远雪说, 连城红心地瓜干持续排在全国农产品薯业品牌首位。“实际上,连城地瓜种植面积还没得西充多,连城加工的地瓜大多从外地购买。”田波表示,西充发展红苕产业的基础条件比连城好得多,如果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推广红苕轻简栽培集成技术,西充红苕产业发展一定能够与连城比肩。西充自主培育的食用“西充黄心苕”,品质优良,不仅入选《中国绿色农业发展报告》蓝皮书,而且获得2018年全国绿色农业十佳粮油地标品牌、2018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根据西充县农科所2018年甘薯新品种展示,经南充市农科院和西充县农科所、 农技站、原种场专家现场实收,结果表明参试的16个品种中, 单产超过5000公斤的品种有两个,其中,由市农科院培育的“南薯88” 亩产量达5604.4公斤,而且采用普通栽培技术就可使单个红苕重量达3公斤以上。 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建在西充义兴,为拉长西充红苕产业链,提升西充红苕附加值,实现县委提出的建设10万亩有机红苕基地目标,提供了先决条件。考虑到运输等因素,接下来,将在双洛、槐树、鸣龙、青龙等靠近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的乡镇扩大红苕种植面积,保障入园加工红苕的企业能有足够的原料。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